负载均衡BLB基于百度自研4/7层负载均衡设备,为客户提供高可用的流量分发服务,可以在多台云服务器之间进行均衡的应用流量分发,避免单点故障并能提升业务可用性。轻松应对海量访问请求,实现业务水平扩展。
etcd内部采用raft协议作为一致性算法,etcd基于Go语言实现。
X86 部分依然使用 DPDK 的方案处理管控配置、路由转发控制、session 管理和非 offload 的报文负载均衡功能转发,单独从这个角度来看,类似部署了一台双 NUMA 的 X86-BGW。
为确保短时间内的大规模重连导致集群负载过高,EMQX 允许设置疏散速度参数,在可控的范围内平稳地完成这一操作。
于是,我们在过去三年看到了一众基于 K8s 衍生出的项目,试图降低用户部署 K8s 的难度,并且随着开源运动的兴起,这些项目大都选择了开源的方式运营。
下边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负载均衡简介 上图中描述了用户请求到服务器经历了三层的负载均衡,下边分别简单介绍一下这三种负载均衡: OSPF(开放式最短链路优先)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 Gateway
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你无需修改应用来使用陌生的服务发现机制。Kubernetes 为每个 Pod 提供了自己的 IP 地址并为一组 Pod 提供一个 DNS 名称,并且可以在它们之间实现负载均衡。
LoadBalancer 方式依赖云服务商提供的负载均衡器来提供服务。目前,云服务商的负载均衡器不支持 QUIC 的地址迁移特性。
但是并不会和负载均衡设备协同,完成负载均衡配置信息的自动化修改。
其中,ProxySQL Cluster 带来约 11% 的性能损失,负载均衡几乎没有带来性能损失。
图2 经典的网络路径探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路由器中往往设置负载均衡,减少各个接口IP承担的负载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