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他嘴里套出了程序员潜规则

作者:百度同学2019.09.08 14:52浏览量:1894

简介:如果说上一篇同学故事里的郑同学是一位高冷的冻龄男神,那今天要讲的李同学,则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尤其爱笑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下来,他的“哈哈哈”

文心大模型4.5及X1 正式发布

百度智能云千帆全面支持文心大模型4.5/X1 API调用

立即体验

如果说上一篇同学故事里的郑同学是一位高冷的冻龄男神,那今天要讲的李同学,则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尤其爱笑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因为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下来,他的“哈哈哈”成了我的访谈记录里第二多的词条。

 

 

不过同样作为一个老技术人,李同学和郑同学又表现得出奇一致,在谈到代码和技术信仰时,这个爱笑的男人的眼神也会一下变得很深邃,语调也变得低沉,啊该死,这就是工程师们无处安放的魅力吗

 

十七年的技术人

 

在加入百度之前,李同学已经在民航奋斗了12年,为空管软件的开发贡献良多。但天天吹着「互联网」的枕边风(他的妻子先行加入了百度),李同学也终于决定在一个全新行业继续实现自己的价值。

 

初到百度的时候,李同学直言经历过一段阵痛期,每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互联网的一大特色就是快,所以他曾经那一套用了12年的工作模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一开始做方案时,他还在反复论证、全方位对标,然后再撰写详细方案进行新一轮的讨论。但很显然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下,尽管这种工作模式不能说错,却真实得不太合适。

 

这个已经在天上“飞了12年”的人,重新回到地上才发现原来这里的人的行动模式叫做“小步快跑”。“我学会的第一点就是不要怕试错,也许最开始不完美,但我们可以借着灵活的优势快速迭代,这样每天都在变好。”李同学如是说。

 

至于为什么可以从自己12年的惯性中解放出来,他苦笑着说:

 

“首先肯定还是自驱,如果知道这个方向是对的,就该主动地去改。另一个就是外部压力了,毕竟只有人适应环境,环境不会适应人。我也不是一步到位就改过来了,学会小步快跑这件事是在我不断刷新自己的思维和观念后才做到的。”

 

“那除了自驱这一点,您还有什么其他的可以分享给同学们吗?”我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李同学洋洋洒洒谈了很多,这个17年的技术人基本句句不离代码,我抽丝剥茧,整理出了这么一套百度工程师的行为潜规则。

 

你得有点信仰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对技术的信仰吧。”李同学不假思索。

 

他经常和团队的同学分享的一点经验就是:不论是社招同学还是校招同学,过去的成功和失败都已经是历史,在这一刻,不要忘了加入百度、加入一家AI公司的初心,只要坚持着技术改变世界的信仰,那就能释放出120%,甚至150%的能量。

 

坚持技术信仰这一点我在郑同学身上也见到过,但只有样本多了,我才能确定,原来工程师们对技术的执念是一样的,这些天天和代码打交道的人真的有自己的独家浪漫。

 

有信仰这一点让我陷入了短暂的沉思,毕竟不管做什么,我们都需要有点念想吧

 

问题发现越晚,解决成本越高

 

Duang!刚讲完技术信仰的李同学突然从兜里掏出一罐可乐放在了桌上。

 

“这就是第二点。”他笑着说。

 

我看着面前的可乐,若有所思:“您的意思是,人生苦短,要多做一些可乐的事来保持热情是吗?”

 

“不不不,这不是一罐普通的可乐,你好好看看。”

 

仔细观察后,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听经过定制的可乐,上面写着“主动担当,负责到底”。

 

 

“每一位工程师都要为自己的每一行代码负责,当发现某个地方有问题,就应该一直追下去,或者抛出来,做到真正有结果,而不是听之任之。”

 

李同学接着举例说,经常会有些同学,一方面因为自己的习惯问题,写一些不规范的代码,不写文档、不写UT、高危Bug不解决,甚至随便把第三方代码复制到代码库,从而欠下一屁股技术债。另一方面就是心存侥幸知情不报,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样会带来更大的损失。

 

在分享这些案例的时候,李同学也严肃了很多, “问题发现越晚,解决成本越高。” 他说。

 

听到这里,我不免有些面红耳赤,因为我也经常怀揣着一丝侥幸心理,这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足够成熟的重要准则。这不仅仅是工程师的基本素养,更是每一个成年人该有的素养。

 

抱怨没有用,因为解决不了问题

 

“像技术债这种问题肯定非一日之寒,应该早就暴露了吧?”我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是的,也经常会有新同学会和我抱怨这些事情。”李同学面对这个问题很坦然,“但是抱怨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

 

实际上,李同学现在一大块工作内容就是进行工程师素养的建设和提升,他也很认同谁受益,谁推动,解决不了Escalate这个观点。而这件事就是全员受益,需要全员推动的一件事。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问题,也指出了解决方案,那就需要每一位工程师同学都提高自己的代码规范性,这并不是额外的工作,恰恰相反,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这一点对于技术之外的同学也同样适用,或许我们不需要写代码,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也绝对会碰到一些棘手难缠的人或事,抱怨当然可以宣泄情绪,但永远解决不了问题

 

“道理大家当然都懂,但改变起来还是很困难,您有啥好办法么?”

 

“这其实就回到了第一个问题,只要有技术信仰,就能改变!”

 

读到这里,大家应该也猜到在我的笔记里第一高频的词汇是什么了,没错,是“信仰”。

 

种树

 

如果说信仰这个词太形而上,其实可以用中国人很喜欢的“树根”的概念来代替,我们喜欢发现自我,比如“寻根溯源”,我们也很喜欢回归自我,比如“落叶归根”。

 

这个“根”在我看来是和信仰一样的事情,当有牢固的信仰/树根,心里就会有一棵巨树,树不倒,则人常立。李同学的树告诉他技术会改变世界,而这棵树枝繁叶茂。

 

这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些潜规则好像很通用!那在我们心里,又有一棵什么样的树呢。或许也很茂盛,或许正在枯萎需要拯救,又或许还是一片荒芜。 但不论如何,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百度同学”

欢迎搜索关注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