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工程师对产品的理解

作者:阿奴波仔2020.04.05 21:51浏览量:5847

简介:从工程师切身利益出发,阐述理解产品的重要性,提出理解产品的简单方法,不同级别工程师对产品理解的程度要求。并介绍如何提高产品理解能力,以及和PM工作间的区别联系。

对于绝大多数工程师,尤其是产品方向的工程师,对产品的理解越好,越能有助于职业发展。

 

一、为什么工程师需要对产品有理解?

 

        工程师的天职是落地。落地不是说产品做出来就结束,而是要真实的被用户使用,满足用户的需求。如果一个产品做出来不好用,没人用,那不算落地。
        从平时工作的投产比和影响力来说,工程师也应该了解产品。对产品的理解,大的方向是确定产品做不做,小的方向是确定做成什么样,这两个方面都直接关系到工程师的工作量。换个角度想,说某人技术很厉害的时候,往往也是附属在一个产品上。比如Linus很厉害,我们通常是从Linux和Git这两个产品上去感受。
        理解产品同样有益于技术提升。比如同样的一个查找需求,从天猫的某个店铺里找一个商品,和从天猫全站去搜索一个商品,背后的技术可能完全不一样。随着业务发展,很多业务问题会逼迫技术升级,而只有理解产品,才能帮助更好的技术实现。
        理解产品能激发主动思考,避免成为代码实现机器,使以后的职业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哪怕以后换了业务,主动思考的能力和分析方法也具有迁移性,能帮助工程师快速适应新环境。

 

二、怎么去理解产品?

 

        任何产品,都需要满足用户需求,并带来持续的商业收益。不能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没有人使用,不能带来商业收益的产品,公司也不会做亏本买卖。但还需要是持续的商业收益,因为一锤子买卖太容易变成“欺骗”。商业收益不单指金钱收入,还包括用户忠诚度,品牌认知,口碑等。
        把产品拆成这两个点之后,就可以简单判断做不做的问题。一个产品不能同时具有这两点的产出,那么可以不做;一个功能至少在不损害一点的前提下,提升另一点,才考虑去做,不拿这两点互换做交易。曾经听过一个极端案例,年底考核,为了冲用户点击的指标,在页面上强行增加很多广告,让用户去点击广告的关闭按钮。
        要解决做成什么样的问题,需要理解用户需求以及使用场景,脱离场景的需求很可能失真。以送药服务举例,通常用户是个病人,身体不适出门不便。这个时候就不能复用一般快递送货的处理方式,放到寄存柜里,必须送到家门口。所以工程师在做之前要详细了解这类信息。理解清楚需求和场景,把自己放到那个场景中去使用,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另一个方式是把自己变成“客服”,接触真实的用户。虽然这个部分的工作一般会是产品经理去做,但是信息传递难免会有衰减。通过接触用户,也能真切体会用户的感受,培养同理心。

 

三、要理解的什么范围和程度?

 

        越靠近开发,越需要对产品细节理解;越靠近决策,越需要把产品放到大环境中理解。与之对应,在细节处,需要清楚用户使用场景;在决策处,需要清楚大环境中哪些是影响产品的第一第二因素,更进一步,这些因素变化之后会对产品带来什么影响。
        细节处举个文字识别产品的例子。以前一个文字识别产品默认会返回每一个字的外接矩形框。原本的想法是返回尽量多的数据,用户能够有更大的后处理能力。可是后来在客服群里老是被用户抱怨,说一方面返回结构过于复杂,解析不便;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没有能力基于这些信息做后处理;再者他们也是云服务,要按照流量收费,返回的过多冗余信息增加成本。如果没有客服经历,恐怕很难想到这点。

 

四、如何提高对产品的理解?

 

        最浅层最直接的,就是当一会儿客服,直接接触用户。其次是关注和交互设计师的沟通评审。交互设计师会针对功能和场景进行设计,所以合格的交互设计师必定了解用户和场景。再者是和产品经理多沟通。产品经理相对交互设计师而言,更靠近决策,从他们身上能够学到更多迭代演进的思考。还有就是多读书,比如是经济学的书和心理学的书。经济学的书能帮助判断人在理性情况的决策,心理学能帮助判断人在非理性情况下的决策。当然具体业务还需要阅读行业背景相关的资料。

 

五、这些和产品经理的区别&联系?

 

        有交叉又有不同。首先,负责同一个产品的团队成员,越多人理解产品越好,大家越容易达成共识。所以工程师不应该抱着“产品经理想明白就好”的想法。然后工程师理解的目的是更好的工程落地,而产品经理的目的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和持续商业收益,后者比前者范围更大。这也注定产品经理还会包括很多别的工作,比如协同推进、商业运营等。最后对于工程师而言,更多的从定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产品经理还需要深入到定量分析。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