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之道:深入探索FPGA芯片的配置方式

作者:问答酱2024.02.04 05:13浏览量:7

简介:FPGA配置方式,简要概述FPGA的配置方式以及主动配置和被动配置模式之间的区别。

千帆应用开发平台“智能体Pro”全新上线 限时免费体验

面向慢思考场景,支持低代码配置的方式创建“智能体Pro”应用

立即体验

FPGA的配置方式决定了其如何加载和使用设计数据。以下是FPGA配置方式的几种类型:

  1. 主动配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FPGA芯片自己配置自己,需要片外的存储器(配置芯片)存储配置文件。常用的片外存储器有flash和EPROM。
  2. 被动配置模式:在这种模式下,FPGA芯片被其他设备配置。其他设备可以是任意微处理器芯片、CPLD或者另一块FPGA芯片。
  3. JTAG配置模式:JTAG,英文全称为Joint Test Action Group,中文翻译为联合测试行为组织。它具有两大功能:电路的边界扫描测试和可编程芯片的在线系统编程。开发环境通过PC机上的串口、并口、USB等接口与FPGA芯片上的JTAG接口相连,然后按照相应的配置时序完成对FPGA芯片的配置。
    主动配置模式和被动配置模式各有优缺点。主动配置模式适用于对灵活性要求较高、硬件资源充足的应用,如ASIC辅助设计。而被动配置模式则更适合对成本控制、集成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如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主动配置模式还是被动配置模式,都需要用到片外的存储器来存储配置文件。对于不同的FPGA芯片和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权衡。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种配置方式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配置方式,如SPI、I2C等。这些配置方式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在选择配置方式时,需要考虑应用的性能、成本、功耗等多个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对于保密性要求较高的设计,应选择适当的加密算法对配置文件进行加密,以防止敏感信息被泄露。另外,对于较大的设计文件,需要选择足够容量的存储器来存储配置文件,以保证配置的顺利进行。
    总的来说,了解和掌握FPGA的配置方式是进行FPGA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选择合适的配置方式,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article bottom image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