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学科概述、发展历程与三大学派
2024.02.16 21:08浏览量:122简介:人工智能(AI)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旨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本文将介绍AI的学科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三大学派。
千帆应用开发平台“智能体Pro”全新上线 限时免费体验
面向慢思考场景,支持低代码配置的方式创建“智能体Pro”应用
人工智能(AI)是一个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由计算机、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它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试图了解智能的本质,并生产出一种新的能以人类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智能机器。AI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AI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兴起期(1950-1974),这个阶段主要是人工智能概念的提出和早期的探索。在这个阶段,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在小说《我,机器人》中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为后来的AI伦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后,AI遭遇了第一次寒冬(1974-1980),主要是由于神经网络研究的遇冷和相关研究经费的减少。然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AI逐渐迎来了第二阶段的复苏,即发展期(1980-1999)。在这个阶段,AI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如自然语言处理、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
进入21世纪以来,AI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AI革命”。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数据、算法和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推动了AI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应用。同时,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社会各界对AI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相关的伦理问题也逐渐浮现。
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三大主要学派:符号主义、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符号主义,也称为逻辑主义或计算机学派,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纽厄尔、肖、西蒙和尼尔逊等。他们主张通过符号逻辑来研究人工智能,开发出基于规则和模式的专家系统。
联结主义,又称为仿生学派或生理学派,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这一学派的原理主要为神经网络及神经网络间的连接机制与学习算法。它主张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来模拟人脑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人类的智能。
行为主义,又称进化主义或控制论学派,其原理为控制论及感知-动作型控制系统。这一学派认为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强化学习和模拟进化等方式实现。行为主义学派强调实际应用和实践经验,主张通过不断试错和改进来提高人工智能的性能。
尽管三大学派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目标都是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实现人类的智能相似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人工智能领域将继续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和研究突破。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