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数据库模式结构概览

作者:沙与沫2024.02.16 21:46浏览量:42

简介: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包括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全局外模式、分布模式、局部概念模式和局部内模式。这些模式共同定义了分布式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透明性,使得数据如同在集中式数据库中一样易于管理和使用。

千帆应用开发平台“智能体Pro”全新上线 限时免费体验

面向慢思考场景,支持低代码配置的方式创建“智能体Pro”应用

立即体验

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被分散到多个物理场地,但逻辑上仍被视为一个整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分布式数据库采用了一系列模式来描述数据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以下是分布式数据库的主要模式结构:

  1. 全局概念模式:这是描述分布式数据库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全局概念模式类似于集中式数据库的概念视图,定义了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包括模式名、属性名、数据类型和长度等。全局概念模式使得数据在逻辑上看起来像是在一个集中式数据库中,从而简化了用户和应用程序的处理方式。
  2. 分片模式:分片模式描述了全局数据如何根据某种条件进行逻辑划分。每个逻辑划分被称为一个片段或分片。分片模式定义了片段之间的关系以及全局关系与片段之间的映像。通过分片,可以将数据分散到不同的物理场地,同时保持逻辑上的整体性。
  3. 全局外模式: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简化的视图,隐藏了分布式数据库的复杂性,只显示用户需要看到的信息。全局外模式使得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物理分布,只需关注其逻辑结构和查询需求。
  4. 分布模式:分布模式定义了片段在物理场地的存放结点。根据分部策略,分布模式选择适当的结点来存储片段。这确保了数据在物理上分散到不同的场地,同时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5. 局部概念模式:局部概念模式定义了分布式数据库中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每个局部场地的数据库系统都有自己的局部概念模式,以描述该场地数据的逻辑结构。局部概念模式与全局概念模式一起,共同定义了分布式数据库的整体逻辑结构。
  6. 局部内模式:局部内模式定义了分布式数据库中局部数据的物理结构。每个场地都有自己的局部内模式,描述了如何在本地存储和管理数据。局部内模式包括数据的存储格式、索引结构、安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模式共同为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完整和一致的视图,使得用户和应用程序能够像操作集中式数据库一样对数据进行操作。通过隐藏数据的物理分布细节,这些模式为用户提供了位置透明性,使得应用程序不必关心数据存储在网络中的哪个结点上,从而简化了开发和管理过程。

article bottom image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