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层次聚类AGNES
2024.02.17 19:31浏览量:109简介:层次聚类是一种常用的聚类方法,它可以生成嵌套的层次结构,使数据点在不同的聚类级别上聚合。其中,AGNES(自底向上凝聚算法)是一种常见的层次聚类算法。本篇文章将介绍AGNES算法的基本原理、步骤和示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聚类方法。
一、AGNES算法简介
AGNES(自底向上凝聚算法)是一种层次聚类算法,它采用自底向上的策略,先将每个样本看作一个初始聚类簇,然后不断合并距离最近的聚类簇,直到达到预设的聚类簇个数。该算法在每一步中计算任意两个聚类簇的距离,并选择距离最近的两个簇进行合并,从而形成新的聚类簇集合。在算法运行过程中,会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满足终止条件。
二、AGNES算法步骤
初始化:将每个对象视为一个初始聚类簇。
计算任意两个聚类簇的距离,并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簇。
合并两个簇为一个新的簇,生成新的聚类簇集合。
重复步骤2和3,直到达到预设的聚类簇个数或满足终止条件。
在AGNES算法中,聚类簇之间的距离有多种计算方式,包括最小距离、最大距离、均值距离和平均距离等。当使用最小距离时,算法被称为“单链接”算法;当使用最大距离时,算法被称为“全链接”算法;当使用均值距离时,算法被称为“均链接”算法。
三、AGNES算法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包含5个样本的数据集,我们可以使用AGNES算法对其进行聚类。首先,我们将每个样本视为一个初始聚类簇。然后,我们计算任意两个聚类簇的距离,并找到距离最近的两个簇进行合并。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达到预设的聚类簇个数。在本例中,我们可以预设最终的聚类簇个数为2。
在AGNES算法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距离计算方式来度量聚类簇之间的相似性。例如,我们可以使用最小距离来度量两个聚类簇之间的相似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计算每个聚类簇中最近样本之间的距离,并将这些距离中的最小值作为两个聚类簇之间的距离。同样地,我们也可以使用最大距离、均值距离或平均距离来度量聚类簇之间的相似性。
通过使用AGNES算法,我们可以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若干个聚类簇,使得同一簇中的样本尽可能相似,不同簇中的样本尽可能不同。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结构,并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同时,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距离计算方式来度量聚类簇之间的相似性,以满足不同的聚类需求。
总结:AGNES算法是一种有效的层次聚类方法,它可以按照自底向上的策略将数据划分为若干个聚类簇。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距离计算方式来度量聚类簇之间的相似性,以满足不同的聚类需求。通过使用AGNES算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结构,并进一步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