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目成像:深度相机的核心原理

作者:很酷cat2024.02.18 14:11浏览量:51

简介:双目立体视觉是深度相机的重要原理之一,通过模拟人眼的结构和视觉感知方式,双目相机能够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本文将深入探讨双目成像的原理,包括视差、极线、极点和极平面等概念,以及它们在双目立体视觉中的重要角色。

千帆应用开发平台“智能体Pro”全新上线 限时免费体验

面向慢思考场景,支持低代码配置的方式创建“智能体Pro”应用

立即体验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深度相机是一种能够获取物体深度信息的设备。其中,双目立体视觉是深度相机的重要原理之一,它通过模拟人眼的结构和视觉感知方式,利用两颗相机来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本文将深入探讨双目成像的原理,包括视差、极线、极点和极平面等概念,以及它们在双目立体视觉中的重要角色。

视差的概念
视差是指在双目立体视觉中,左右两个相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得到的图像存在差异的现象。这个差异是由于相机之间的距离造成的,可以通过计算左右相机之间的距离和角度来计算出物体的深度信息。视差的概念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理解:将一根手指放在眼前,分别闭上左眼和右眼,会发现手指在两个图像中的位置存在差异,这个差异就是视差。

极线和极点的概念
在双目立体视觉中,极线和极点是重要的概念。假设空间一点P投影到左视图像平面上,成像点为PL;同样地,投影到右视图像平面上,成像点为PR。连接PL和PR的线被称为极线,而P点就是极点。在双目成像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像素点,它的对应点应该在极线上。因此,通过找到同一物体的左右视图中的对应点,并将这些点连成线,就可以得到物体的深度信息。

极平面的概念
极平面是双目立体视觉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通过左右相机的光心并垂直于图像平面的平面。在立体校正过程中,需要将左右视图调整到同一平面内,这个平面就是极平面。通过将两幅图像调整到同一平面内,可以方便地找到对应点并计算出深度信息。

双目成像的过程
双目成像的过程包括相机标定、畸变校正、图像配准和深度计算等步骤。首先需要对双目相机进行标定,得到相机的内外参数和单应性矩阵。然后通过内参做畸变校正,并用单应矩阵将两张图片转换到同一平面。接着对校正后的两张图片进行像素配准,根据配准结构计算每个像素的深度从而获得深度图。

总结
双目立体视觉是深度相机的重要原理之一,通过模拟人眼的结构和视觉感知方式,双目相机能够获取物体的深度信息。本文详细介绍了双目成像的原理,包括视差、极线、极点和极平面等概念,以及它们在双目立体视觉中的重要角色。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深度相机,进一步推动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

article bottom image

相关文章推荐

发表评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