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2024.02.23 13:40浏览量:4简介:提供信息论与编码-曹雪虹-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信息论与编码的相关知识。
在第四章的课后习题中,我们遇到了一个二元信源的例子,其概率分布为P(X=0)=2/12,P(X=1)=10/12。其失真矩阵为D=[0 0; 2 1]。我们需要求解这个信源的最大失真Dmax和最小失真Dmin,以及失真函数R(D)。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信源的失真矩阵的含义。在这个例子中,失真矩阵的左上角是0,意味着当发送0而接收1时,失真量为0;右下角是2,意味着当发送1而接收0时,失真量为2。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这个二元信源,当发送0时,接收端总是能正确接收(即失真为0),而当发送1时,接收端总是会错误接收(即失真为2)。
接下来,我们根据失真矩阵可以得出最大失真Dmax和最小失真Dmin。由于当发送1时,接收端的失真总是2,所以Dmax=2。而由于当发送0时,接收端的失真总是0,所以Dmin=0。
最后,我们需要求解失真函数R(D)。失真函数是信源的信息熵和平均互信息量的差值。在这个例子中,信源的信息熵H(X)=-P(X=0)log2P(X=0)-P(X=1)log2P(X=1)=-2/12log2(2/12)-10/12log2(10/12)=1.88bit。平均互信息量为I(X;Y)=H(X)-max{D;H(Y|X)}。由于当D=0时,H(Y|X)=H(X)=1.88bit;当D=2时,H(Y|X)=H(Y|X=1)=-10/12log2(10/12)=1.39bit。所以平均互信息量为I(X;Y)=H(X)-max{D;H(Y|X)}=1.88bit-max{0;1.39bit}=0.49bit。因此,失真函数R(D)=H(X)-I(X;Y)=1.88bit-0.49bit=1.39bit。
综上所述,这个二元信源的最大失真Dmax为2,最小失真Dmin为0,失真函数R(D)为1.39bit。这些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信息论与编码的相关知识。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信息论与编码的应用和实现方法,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