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IPS审稿争议:落选者公开回应审稿意见,揭示审稿制度的痛点
2024.03.29 08:10浏览量:10简介:近日,NeurIPS审稿结果引发广泛争议,一些落选者公开回应审稿人给出的荒唐意见,引发社区关注。这些反馈揭示了审稿制度的不完善之处,同时也引发了对于如何改进学术评价体系的讨论。
千帆应用开发平台“智能体Pro”全新上线 限时免费体验
面向慢思考场景,支持低代码配置的方式创建“智能体Pro”应用
近日,一年一度的NeurIPS(Neu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s Conference)论文审稿结果公布,如同往年一样,它再次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审稿过程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吐槽大会”。
一些落选的论文作者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回应了审稿人的意见,指出了其中的种种问题。有人称,一些审稿意见明显缺乏专业性,甚至有些荒谬,这不禁让人对NeurIPS的审稿制度产生了质疑。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被公开质疑的审稿意见吧。有论文作者表示,他们的论文被审稿人批评为“缺乏创新性”,然而,这些所谓的“创新性”评判标准却非常模糊,难以捉摸。另一位作者则抱怨说,他们的论文被批评为“实验不足”,然而,当他们详细询问具体需要哪些实验时,审稿人却无法给出具体的建议。
这些反馈揭示了审稿制度的一些痛点。首先,审稿过程缺乏明确的标准。什么是“创新性”?什么是“实验足够”?这些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答案,导致审稿人在评判论文时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这种主观性不仅可能导致一些优秀的论文被误判,还可能引发学术界的“跟风”现象,即大家都去追求那些看似新颖但实际上并无实质性贡献的研究。
其次,审稿过程缺乏足够的透明度。许多作者在收到审稿意见后,往往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的论文会被拒绝。他们希望能够与审稿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了解审稿人的具体想法和建议。然而,现行的审稿制度往往不允许这样做,导致作者在改进论文时缺乏明确的指导。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建立更加明确和客观的审稿标准。这些标准应该包括具体的创新性指标、实验要求等,以便让审稿人在评判论文时有明确的依据。同时,这些标准也应该经过广泛的讨论和认可,以确保它们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其次,我们需要增加审稿过程的透明度。这可以通过允许作者与审稿人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来实现。例如,可以设置一个问答环节,让作者有机会向审稿人提问并获取更具体的反馈。此外,还可以公开部分审稿意见和作者的回应,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审稿过程的具体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鼓励更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的观点。学术界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地方,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在审稿过程中,我们应该避免过于强调某一方面的要求(如创新性或实验性),而应该更多地关注论文本身的质量和价值。
总之,NeurIPS审稿争议引发了一场关于学术评价体系的讨论。我们应该从这次争议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和完善审稿制度,以确保学术界的健康发展。
我谢谢你们了。
这句话或许代表了许多落选作者的心声。他们感谢审稿人提供的反馈和建议,但同时也希望这些反馈能够更加具体、明确和有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学术界的进步和发展。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