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竞速比赛模型组深度解析
2024.08.14 11:09浏览量:23简介:本文深入解析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竞速比赛模型组的比赛细则,涵盖比赛构成、车模要求、赛道设计、任务描述及评判标准,为非专业读者提供清晰易懂的技术竞赛指南。
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竞速比赛模型组深度解析
引言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之一,每年都会吸引众多高校学子参与。其中,竞速比赛模型组以其独特的赛道设计、复杂的任务挑战和高度的技术要求,成为众多参赛队伍竞相追逐的焦点。本文将对该组别的比赛细则进行深度解析,帮助参赛者更好地理解和准备比赛。
一、比赛构成
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竞速比赛模型组分为三个阶段:线上资格赛、线下分区赛和全国总决赛。组委会将综合考虑线上资格赛(占10%)和线下分区赛(占90%)的成绩,选拔出参加全国总决赛的队伍。值得注意的是,组委会将从报名参加线上资格赛的学校中,随机向不少于100个学校提供百度EdgeBoard计算卡免费借用资格,以支持参赛队伍的技术研发。
二、车模要求
- 车模类型:采用I型车模,要求参赛队伍自行设计制作车模外壳,保证车壳的完整美观且不得存在坚硬且尖锐的外观,以避免对场地和人员造成伤害。
- 单片机平台:车模运动控制单片机需使用英飞凌(Infineon)或恩智浦(NXP)出品的单片机,数量没有限制。视觉模型则部署在百度的Edgeboard上,且摄像头必须直连到EdgeBoard计算卡。
- 其他传感器:传感器没有限制,但鼓励使用CAN总线连接车模作品中各个电路模块。
三、赛道设计
- 赛道环境:比赛赛道以室内循环赛道为基础,赛道材质和规格均保持一致。赛道上没有电磁引导线,但增加了若干元素和任务导引标志,如危险区、救援区、坡道、追逐区等,以模拟城市反恐主题,考验车模的自主导航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特殊路段:危险区要求车模在不与锥桶发生碰撞的情况下通过;救援区则根据路旁立牌人员的类别选择停靠区域;坡道需要谨慎行驶以避免冲出赛道;追逐区则要求车模根据道具小车的类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四、任务描述
- 起始与终点:车模从起点斑马线前1米范围内出发,沿着赛道运行一周,重新驶过斑马线结束比赛。若车模未能在斑马线后1.5米范围内停止,将加罚5秒钟。
- 特殊路段任务:车模在通过危险区、救援区、坡道、追逐区等特殊路段时,需严格遵守赛道规则和任务要求。例如,在危险区需躲避障碍,在救援区需根据路旁标志选择停靠区域,在追逐区则需根据道具小车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行动。
五、评判标准
- 时间评判:比赛时间从车模出发驶过斑马线开始计时,到重新驶过斑马线为止。若车模在特殊路段冲出赛道或无法继续前进,将视为通过失败,并根据规则进行相应的罚时处理。
- 技术评判:除了时间因素外,车模的自主导航能力、稳定性、创新性和美观度等也将作为评判的重要标准。
六、建议与策略
- 充分准备:参赛队伍应提前熟悉比赛规则和赛道环境,进行充分的测试和调试。
- 团队协作:比赛不仅考验个人的技术能力,更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 注重细节:在设计和制作车模时,应注重细节处理,确保车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创新思维:鼓励参赛队伍在符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技术创新和算法优化,以提高车模的竞争力。
结语
第十九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竞速比赛模型组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平台。通过深入了解比赛细则、精心准备和不断创新,相信参赛队伍一定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