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实践与探索
2024.08.29 16:03浏览量:12简介:本文探讨了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的建设实践,从定义、应用场景、建设难点到技术方案,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高效、准确的POI类别标签体系,为地图搜索和推荐提供有力支持。
千帆应用开发平台“智能体Pro”全新上线 限时免费体验
面向慢思考场景,支持低代码配置的方式创建“智能体Pro”应用
构建高效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实践与探索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地图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作为地图上的基本元素,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位置信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构建一套高效、准确的POI类别标签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POI类别标签的定义、应用场景、建设难点及技术方案展开探讨。
一、POI类别标签的定义
POI是“Point of Interest”的缩写,中文译为“兴趣点”。在地图上,一个POI可以代表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公交站、一个湖泊或一条道路等。而类别标签则是在类别维度对POI属性的一种概括,如屈臣氏的类别标签为“化妆品”,凯德mall的类别标签为“商场”。这些标签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还支持了地图搜索的类别搜索需求。
二、POI类别标签的应用场景
- 为用户提供丰富信息:在地图客户端上,用户选中一个POI后,会显示该POI的详细信息,包括类别标签、地址、联系方式等,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参考信息。
- 支持决策:类别标签有助于用户快速定位到所需类型的POI,如搜索“餐厅”时,地图会优先展示与“餐厅”相关的POI,从而支持用户的决策过程。
三、POI类别标签建设的难点
- 多标签问题:部分POI可能同时具有多个标签,如“汤泉良子”可能同时具有“洗浴”、“按摩”和“足疗”等标签。如何准确地为这些POI打上所有相关标签是一个挑战。
- 文本相关问题:大多数POI具有直观的文本标题,但也有一些标题不够明确或存在歧义,如“苹果专卖”可能指手机店或水果店。此外,低频表达或不含类别信息的标题也需要特别处理。
- 综合性问题:现实世界中的POI种类繁多,且存在许多复杂情况,如酒吧中夜店和清吧的区分、三甲医院和汽车4S店的打标等。这些问题难以通过简单的算法完全解决。
四、技术方案
为了高效完成POI类别标签的建设,我们设计了以下技术方案:
特征工程:
- 文本特征:利用POI名称、简介等文本信息进行打标。对于低频文本或不含类目信息的低频品牌,引入其他特征进行辅助。
- 非文本特征:如POI的typecode(生产方维护的分类体系)、来源类别(数据提供方的原始分类)和品牌等。
样本工程:
- 样本来源:主要使用点击日志和外部资源。点击日志数据量大且能反映用户意图,但噪声较大且低频表达稀缺;外部资源数据量小但多样性好,能弥补点击数据的不足。
- 样本清洗:设计结合主动学习的两级模式,通过迭代清洗提高样本质量。
分类模型:
- 多标签分类:针对多标签问题,设计多标签分类模型进行解决。
- 模型改造:针对非文本问题和综合性问题,对模型进行改造以引入其他特征或手段。
多路融合:
- 品牌库:对品牌效果进行兜底处理。
- 外部资源:引入外部资源批量解决非算法问题。
- 专项挖掘:针对非通用的打标类别进行专项挖掘。
五、实践案例
以飞猪搜索为例,其POI识别主要包括景点、酒店和地标三类。飞猪通过预训练模型、别名挖掘、召回和排序等步骤实现POI的精准识别。其中,别名挖掘是解决低频表达和歧义标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引入行为数据和CETAR(一种基于缩略预测的方法)等三路挖掘方式,飞猪能够有效提升POI识别的准确性和覆盖率。
六、结论
构建高效、准确的POI类别标签体系是提升地图搜索和推荐效果的关键。通过特征工程、样本工程、分类模型和多路融合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有效解决POI类别标签建设中的难点问题。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不断积累,POI类别标签体系将更加完善和智能。
希望本文能为广大读者在构建POI类别标签体系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