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析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
2024.08.29 16:03浏览量:13简介:本文深入探讨了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的建设实践,从POI的定义出发,阐述了类别标签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标签体系构建的关键步骤、技术难点及实际应用案例,为非专业读者提供了易于理解的技术指南。
千帆应用开发平台“智能体Pro”全新上线 限时免费体验
面向慢思考场景,支持低代码配置的方式创建“智能体Pro”应用
深入解析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构建与应用实践
引言
在数字化时代,地图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出行导航、位置搜索还是周边服务推荐,地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作为地图上的核心元素,其类别标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直接影响着用户的体验。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的建设实践,从定义到应用,全面剖析其背后的技术逻辑。
POI定义与类别标签概述
POI,即“Point of Interest”,中文译为“兴趣点”,是地图上用于表示各种实体位置的标记。在地图上,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公交站、一个湖泊或一条道路等。在地图搜索场景中,POI是检索对象,等同于网页搜索中的网页。而类别标签则是对POI属性的一种概括,用于在类别维度上区分不同的POI。例如,屈臣氏的类别标签是“化妆品”,而屈臣氏所坐落的凯德mall的类别标签则是“商场”。
类别标签体系构建的关键步骤
1. 确定标签体系框架
构建类别标签体系的第一步是确定标签的框架。这通常基于用户实际的查询需求、不同标签间的从属和并列关系。例如,购物类别下可以细分为服装、鞋帽、化妆品等多个子类别,每个子类别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最终,每个大类将构建一个多层的多叉树体系。
2. 特征工程
特征工程是构建类别标签体系的核心环节。在地图场景下,POI的文本描述往往偏短且长尾分布广泛,存在大量的低频文本或不含类目信息的低频品牌。因此,在特征设计上需要尽可能使用一些通用特征,如POI名称、品牌、类型代码等。同时,对于高频专有特征或数据,一般不在通用模型中进行识别。
3. 样本工程
样本的挖掘和清洗是构建高质量类别标签体系的基础。由于标签数量多且每个标签需要的样本量大,人工标注几乎不可能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利用点击日志和外部资源来挖掘样本。点击日志数据量大且能反映用户最直接的意图,但噪声较大且低频表达稀缺;外部资源数据量小但多样性好,能弥补点击数据在低频表达上的不足。
4. 分类模型设计
分类模型的选择和改造对类别标签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由于单纯的文本分类模型无法解决非文本问题和多标签问题,因此需要设计多种贴合业务需求的模型改造工作。例如,可以使用多路融合策略,结合品牌库、外部资源和专项挖掘来解决模型难以处理的问题。
技术难点与解决方案
1. 多标签问题
部分POI可能同时具有多个标签,如一家餐厅可能同时拥有“中餐”、“火锅”和“夜宵”等多个标签。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设计能够处理多标签分类的模型,并确保标签间的逻辑关系正确。
2. 文本相关性问题
一些POI的名称可能具有歧义性,如“苹果专卖”可能指手机店也可能指水果店。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结合上下文信息和其他非文本特征进行综合判断。
3. 综合性问题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使得单纯依靠算法难以完全覆盖所有情况。例如,酒吧中夜店和清吧的区分、三甲医院的打标等都需要结合专业知识进行人工干预。
实际应用案例
以飞猪搜索为例,其POI识别系统主要包括景点、酒店和地标等三类POI。在搜索过程中,系统需要准确识别用户输入的Query对应的POI ID,并进行精准召回和推荐。为了提升识别的准确性,飞猪采用了预训练模型、别名挖掘和基于别名的mention召回等多种技术手段。
结论
地图POI类别标签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用户需求、技术难点和实际应用场景。通过构建合理的标签体系框架、设计高效的特征工程和样本工程、选择合适的分类模型以及解决技术难点,可以构建出高质量、高准确性的类别标签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丰富的地图搜索体验。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可评论,请前往 登录 或 注册